今年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多项建议以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院长鲍明晓委员建议新建开放式公园应配建户外运动中心,面积不低于公园总面积的20%,包括步道、骑行道等设施;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建议:“鼓励各省市培育、开发原创体育赛事IP,并在场馆租赁、安保协调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与协助”;
政协委员沙育超建议利用亚冬会契机,进一步找准冰雪消费风向、丰富冰雪消费产品、优化冰雪消费环境、健全冰雪标准体系,必能带动就业、促进消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
……
2025年,是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实施的收官之年。五年来,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
体育+活力 ,塑造健康运动人生
青少年作为全民健身战略的核心目标人群,在2024年两会期间引发代表委员高度关注。针对青少年"时间贫困"与"运动赤字"的结构性矛盾,政策端已形成组合拳效应——通过"双减"政策全国推行(截至2023年,中小学生日均运动时长提升至93分钟,增幅达47%),叠加《深化体教融合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构建起"1525"校园体育新范式(1小时必修课+5类社团选修+2项运动技能达标+5公里家校运动圈)。推动了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有效促进了青少年体质健康,为健康强国铺设了坚实的基础。
体育+养生,重构老年健康生态
在“银发经济”赛道,老年体育服务供需错位已成突出瓶颈。暴露了老年体育健康服务市场存在显著的供需结构性失衡:缺乏科学化运动指导,面临关节损伤、心血管过载等运动风险,而专业适老化健身课程覆盖率不足15%。只有进行科学健身指导、体医融合、增加适老化健身课程覆盖率才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的运动安全性,促进其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
体育+智慧,让科学健身“触手可及”
两会代表热议“新质生产力”,智慧体育正是典型实践。通过大数据分析服务,有序推动大中型体育场馆的智慧化改造,优化提升服务效能,构建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机制。智慧体育场馆利用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管理模块,实现五大类体育场馆和休闲娱乐场所的全业态智能化管理,整合体育场馆活动预订、赛事信息发布、经营服务统计等功能,为场馆运营提供便利。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不仅加强了分析应用能力,还为采集体育大数据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推动全民健身服务更加普惠、精准。智慧体育的发展不仅是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更是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科技赋能,让更多人享受到便捷、高效的运动体验,真正实现全民健康、全民幸福的目标。
纵观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体育”绝对在其中占据大头,这也表明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长远规划,更让我们看到在这个时代体育的多元价值与功能。全民健身带来的是随着每个人成为体育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体育的光辉将照亮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构建体育强国的关键力量。